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吹動紙風車,迎風向前走


基金會帶給人的一般印象,大多是善用愛心,幫助社會的弱勢族群,但其實基金會在行善之間,同時散佈著教育功能,傳遞著正面的知識能量給一般大眾,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即是如此。

難以想像基金會是與文藝有所連結,然而,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卻是揹負著濃濃的文藝氣息,用他們的力量對社會盡一份心力,成立的故事,也讓人備感有趣。1992年幾個文藝青年一邊吃著火鍋,一邊想著要做件不一樣的事:「搞劇場玩藝術」,因為靈光剎那一現的想法,卻因此而成立紙風車劇團。這一群相當有意思的創辦者,相信大家對他們一定都不陌生,他們是電影人徐立功,電影導演柯一正,戲劇編羅北安,劇場編導李永豐,以及幫他們背書的創意顧問吳靜吉博士。

而為什麼稱之為紙風車呢?簡簡單單的一張紙、一根細竹棍所做成的紙風車,手執著風車,在陽光下跟著風吹、向前奔跑,「風吹動,迎風向前走」這麼樣簡單、且生活化的理想,就變成了紙風車文化的精神指標,當紙風車不停地轉啊轉動著,手持紙風車的人不正也一步步的向邁進,象徵著為台灣這一塊土地的藝術、文化盡一份心力

6年後,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終於正式成立,完整架構底下充實著各式各樣的創意和靈感,有兒童創作的「紙風車劇團」、成人歌舞劇的「綠光劇團」和現代舞蹈團體「風動舞蹈劇場」,並還設計「兒童創造力工作室」負責兒童戲劇教育推廣,及「表演學堂」專門設計肢體開發表演訓練課程。藉由主辦、承辦等活動,及各場精緻劇場的演出,呈現多元化的文藝表演,將生活與創意、藝術連結在一起,帶往更飽滿心靈的另一番境界。

因為單純對劇場的堅持,而成立了紙風車文教基金會,也因為對文化藝術的熱愛,讓台灣藝文能見度得以提升,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的美妙之處,在於將文藝普遍化、生活化,在身體實踐的過程中,創造更生動的體驗,也說明了紙風車是那樣的簡單、純粹,將17年前餐桌上的那份悸動帶到現在,啟發了更多人的夢想,在紙風車的引領下,慢慢實現。

不止是跳舞,不止是觀賞一場舞台劇,還搭載了能補給社會精神的藝文涵養,想知道更多,請上紙風車文教基金會

風,讓紙風車不停地轉啊轉!
您,讓紙風車一步步向前邁進!

1 則留言:

  1. 文化的傳播真的很重要,那是精神的美好食糧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