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1日 星期日

牧愛,點亮生命之光


2003年4月1日港星張國榮墜樓自殺身亡,留下影迷對他的無限懷念;韓國明星自殺事件頻傳,結束了彩色的人生,令人感到惋惜,讓人意識到自殺風潮正在蔓延,開始正視社會自殺率上升的問題,然而,該如何才能讓自殺的悲劇不再上演?

用愛牧養生命,用愛點亮一盞燈,帶領、指引他們,找尋到生命的希望…

生命的課題,有苦也有樂,自然並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牧愛生命協會始終秉持著尊重生命、關懷生命、保護生命、發展生命的信念,用心從事生命救援、關懷、生命的服務,教育民眾並宣導生命的可貴,連袂志願服務形成資源平台,廣為社區、學校扶助弱勢家庭及其子女,從最前線的預防做起,有效降低自殺危機及事件的發生。

更重要的另一環,透過知行合一,同步達到到探索生命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目的。經由加募、培育的青年志工,從力行生命關懷的服務中,帶他們親臨思考死亡的必然性與生命的有限性,尋求生命的意義,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如此一來,志工們便如同一枚種子,能更有力的散播愛和傳遞生命的真諦。

為了讓社會大眾更了解自殺議題,牧愛生命協會針對現代人的生活特性,舉辦了網路用愛祈福活動,這是一門認識自殺的簡易管道,從中更加了解該如何防治自殺,及自殺所帶來的創傷,以自我幫助與協助他人,也藉由網路廣大的傳播性,邀請社會大眾成為自殺防治的守護天使,將大家無私奉獻的愛,化為光芒重點生命的機會,與心靈受困的人分享,牧愛生命協會相信,因為愛能溫暖與療癒受傷的靈魂,使彼此生命的寬度更加延展。

當自己深陷幽谷時,請接納自己的痛苦,允許自己痛哭、渲洩一場,再帶自己看一場好電影、閱讀一篇好文章,讓情緒遠離負面的想法;假使發現身旁的朋友有自殺意念時,請接網他的情緒,不評斷地儘管傾聽他說話,陪同他找出生命裡最重要的事或人。好好的善待自己,關懷身邊的每一個人,必要時給自己勇氣,鼓勵友人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為生命尋求另一個的出口,就能看見海闊天空!

更多生命資訊,請上牧愛生命協會

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

給思家兒,一個有愛的家

曾在天下雜誌中閱讀到,因社會價值觀的變遷,家庭結構也隨之改變,父母離異、分居、未婚懷孕等形成單親家庭,或是雙親服刑、再婚、重症…情況,造成隔代教養現象,而這只是現代面臨教育子女的危機之一,及常在報章媒體看見遺棄、虐待、性侵性等層出不窮案件,再再反映出潛藏的社會問題已隨之增加,這些失依、失愛的孩子們需要更多的關愛和協助。

缺乏主要照顧和因父母失功能,而非自願家外安置、失去家庭疪護的弱勢孩童,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CCSA )稱之為「思家兒」。目前台灣為保護兒童、青少年,於法規上的修訂、執行,已有大幅度的落實,但對於前所稱的非自願家外安置的孩童,卻較少被關注「全人發展」的狀況與需求,及在安置機構中的照護效能與困境,仍需有待評評,這也是弱勢兒童案件中易被忽略的一環。

有鑑於此,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CCSA )以思家兒為關懷、服務對象,建構服務網路,使其獲得健全的成長,成為「思家兒資源服務中心」,並全面協助兒少安置機構落實「全面品質管理」,實踐並提倡的「教育愛」,用無私、長久、豐富、有要求、有節制的愛,滋潤安慰心靈受創的孩子

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CCSA )致力倡導兒福利相關法規政策外,更努力地補足在法規上無法給予孩子的心靈關愛,關注育幼院、各安置機構的兒童與少年們的教育、生活,即使是離院生仍受關愛訪視,繼續針對就學、就業方面的協助,就像家一樣,不論是經濟、生活、教育上給予照顧,也關護他們的心理,彼此之間建立更多的信任,陪同他們適應社會生活,建立心中的夢想家邁進。

思家兒,同樣的他們也是一群失家的孩子,在經歷遺棄、受創之後,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變得沒有安全感,難以信任人群,令他們那純真的眼神,矇上害怕、悲傷,該如何卸下他們的心防,讓孩子們從「心」開始感受到溫暖,相信這世界、這社會仍是有善和愛,未來仍能以健康、正面、積極的心態迎向人生,這是除了疼惜之外,我們社會大眾可以伸出友善的雙手,也需要一起努力的方向。在孩子面臨現實、生活壓力之前,請給他們一個家,健康、快樂、安心的長大


前往中華育幼機關兒童關懷協會,給予思家兒更多關懷。

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關愛世界孩童,展望未來



相信你對「飢餓三十」並不陌生,但你不能不知道這知名全球的人道救援活動主要推手—世界展望會,更是全球最大的兒童關懷機構之一,至今已於100多個國家設立服務據點,每一年,服務超過一億名以上的貧困兒童及受苦人群。

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然而,深受飢荒、戰火、天災苦難的孩子,他們的希望在哪?

世界展望會深信,每個孩童都該擁有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得以健康快樂的成長、接受教育,因受基督價值的啟發,服務對象更擴大無限種族、宗教、膚色,凡各角落裡需要幫助的人們,世界展望會都將伸出他們的援手給予協助,2008年緬甸風災、中國四川地震…發生後,台灣世界展望會立即展開募款捐資的行動,投入物力及捐款,希望能幫助災民們一臂之力。

台灣世界展望會成立於1964年,起初,透過海外人士的愛心捐助,向兒童育幼院、麻瘋病院及山地醫療診所等行關懷服務,爾後,開始深入偏遠山區、離島,幫助弱勢兒童及其家庭,迄今台灣世界展望會是服務最廣,且是在原住民地區紮根最深的一個社會服務團體,其辦事處、工作中心偏佈了全台各地,包括蘭嶼、澎湖、七美等離等地區。近年來,大環境的變化伴隨著多重複雜的家庭、教育問題,台灣世界展望會更是積極進行著兒童少年保護、教育助學、醫療衛生、緊急救援等服務,落實全面性的關懷照顧工作。

全世界有成千上萬、難以計數身處在貧窮國家的兒童,有著營養不良的問題,或戰爭內亂、政治種族的迫害而造成流離失所,及愛滋遺孤們遭受歧視,甚至是今日經濟結構的轉變,兒童父母面臨失業等種種原因,造成經濟無助、資源匱乏,許多孩童們的權益在無形中被忽視。成立超過40餘年的世界展望會,看見他們的急難與痛苦,成功串連起全球推行「飢餓三十」活動,「助學行動」、「資助兒童計劃」也為落地區兒童捐資,提供基楚生活、接教育的機會,台灣世界展望會則為了身處在偏遠貧困的兒童們,打造了「投資豐盛生命工程」計劃,幫助孩童重新獲得全人的關護,與完整性的發展,進而快樂上學去,擁有豐盛的生命

孩子們,是這世上最可愛的寶貝,擁有與生俱來的獨特性和能力,不該被任何外界因素而抹殺他們建全發展,在得以展翅高飛之前,貧困兒童需要被傾聽心聲,不受飢餓的健康生長、接受教育,讓他們的需求得以被滿足,再次重獲豐盛的生命,給予他們機會發展未來,實現心中的夢想。

想更了解如何幫助弱勢孩兒,請點世界展望會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喜憨兒,永遠的寶貝


兩眼間微寬,大大扁平的鼻子,娃娃臉輪廓,永遠都像個孩子一樣,帶著家長們的希望,純真的微笑生活著。很喜歡這具有感染力的Logo,將喜憨兒那份長不大的自然天真,完全的刻畫出來,還有令人感到溫暖的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積極以快樂親切的態度,攜同心智障礙者迎向光明的精神。

心智障礙者,所指的是在智力上,同時伴隨社會能力適應上具有雙重缺陷,是一種終身而長期性的異常,包括了智能障礙、自閉症、唐氏症、腦性麻痺、情緒與行為異常及多重障礙,較難像一般孩子一樣地主動吸取適當的學習經驗,其成因和能力程度不一,彼此之間差異也很大,醫療和復建都不能使他們變成正常的孩子,即使如此,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更是擺脫了疼惜陰影的心態,用「喜」字取代惜字,「憨」字取代笨字,以喜憨兒來暱稱心智障礙者,多了點親暱,少點責備,為孩子規劃喜悅與尊嚴


他們是不一樣的孩子,但是父母心目中永遠的寶貝,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鼓勵以尊重與平等的態度,來看待這些孩子,並希望改變社會大眾對心智障者的刻板印象,透過終身教育與終生照顧,讓喜憨兒能生活在一個互相扶持、易於居住的溫和社會,擁有朋友及溫暖的家。並深耕社區化的理念,組成社區家庭,由實際生活中作生活訓練,並提供一個有效的工作訓練場所及工作機會(如:喜憨兒烘焙屋及烘培餐廳),讓心智障礙者的能力發揮在生產上,將「被服務者」的角色,轉變為「服務者」,實現每個喜憨兒自食自立的夢想,讓看似微弱的生命,也能發光

很欣賞,也非常認同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以光明、積極、正面的心態關懷心智障礙者,人性化照顧之餘,努力做到反隔離,將他們視為一般人來重視,這是很難得的。社會上仍有許多弱勢族群需要關注,值得思考的是,在我們給予協助之時,是以什麼樣的心情來看待,惟有學習尊重,幫助社會奠定多元價值,拋除差異的眼光,真心的接納、互動,對他們而言將是最大的支持。

Children are us請以平等的眼光相待,給喜憨兒感受最好的關懷!


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官網


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伊甸,愛的園地


「我只是想,我們能做什麼,好讓他們眼淚可以少流一點,路可以平坦一點。好讓他們在拼鬥的過程中,不被人擊倒;最重要的,也不被自己擊倒。」 - 杏林子

《生之歌》作者杏林子(本名劉俠女士),在有生之年致力文壇創作之際,更將絕大部份的生命與心力投入社會公益服務。自小罹患罕見疾病「類風濕關節炎」的親身經壢,深刻體會身心障礙朋友的無奈與艱辛,因著上帝的呼召及一顆愛身心障礙者的心,1982年,劉俠女士捐出她多年的稿費,找了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創辦「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希望在這個地方,為殘障朋友們創建聖經中的「伊甸園」。

當家庭成員遭逢意外成為身心障礙者,或出現健康失衡的狀況,往往帶給心理、親人莫大的衝擊,也可能使家庭面臨生活上與經濟困頓,成為「失能家庭」。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即秉持著「服務弱勢,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的理念,針對容易造成失能家庭的弱勢兒童、身心障礙青少年、成年與金齡長者,新移民等,策劃照顧、就業、職業重建、視障、無障礙、新移民、早期療育、公益事業發展與產品等完善的綜合性社會服務項目,期能達到「幫助一個人,活了一個家」,落實福利與福音並重的使命。

1985年起,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成立「盲人喜樂合唱團」,為視障者開啟了心靈之窗,之後的「支持全球反地雷、愛心輪椅送殘友」的活動,及新移民及台越兒服務,提供外籍配偶及家人一系列關懷服務…等,從台灣身心障礙者本身及其家庭,到向國際全球延伸雙福觸角,都能看見伊甸伸出援手,提供身心障礙福利服務的痕跡。在力行殘障服務中劉俠女士發現,要徹底解決身心障礙者的問題,唯有從大環境,即政府、社會做起,多年來對不合理制度的修訂與身心障礙朋友權益的爭取更是不遺餘力,期望能讓身心障礙朋友的眼淚少流一點,路走得平坦一些。

劉俠女士因為信仰體悟了「真正的生命不在外形的毀壞,而在心靈的完整」,讓自己有了與生命奮鬥的力量,而這句話,不單單是給予身殘者克服心理、重新出發的勇氣,亦是讓這個社會可以用不同的視野角度,來重新認識身心障礙,期許著社會大眾能擁有一顆如園丁照料小草的心,來為這塊身心障礙者的伊甸園付出一份心力,幫助他們釋放出自身生命的繽紛彩度,並給予他們最棒的掌聲與喝采。

伊甸園社會福利基金會官網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陽光下,重新站起來


好幾次經過台北火車站附近,看見一位穿著壓力衣的女孩,在騎樓下聚精會神地編織著手工娃娃,等待著有人來詢問她的作品,一天,有位年輕女孩拿著剛向她購買的手工娃娃,一邊和她開心交談著,頭一次我看見了那女孩有著歡心、笑意的容顏,即使因燒燙傷在她臉上留下了永遠也無法抹去的痕跡,卻仍然像陽光一樣的溫暖。

她無所畏懼的樣子,觸動了我的心頭,我們都無法想像臉部、身體有著燒燙傷疤痕的痛,也無法想像學會重新站起來的日子有多難熬,該如何面對自己,甚至是面對人群…。許多的陽光朋友因為意外,或先天畸形而導致容顏缺陷,不僅造成心生理痛楚,也面臨生活工作上適應困難,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則是給予傷友們無限的鼓勵和支持,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幫助他們回歸社會,實現陽光朋友們最簡單的心願:用自己的力量,每天工作著。

陽光,帶來光明,也傳遞著溫暖。用愛分享溫暖的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有個令人感動的起源故事。1981年,由曉亞小姐所著作的『怕見陽光的人』透過電台廣播節目分享後,意外引起社會廣大迴響,書中字字句句盡是曉亞小姐的吶喊,亦道盡了那些在角落怕見陽光的人的痛苦心聲,同年為國際殘障年尾聲之際,終於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服務顏面損傷朋友的公益團體—陽光文教基金會(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之前身),其陽光即是取自『怕見陽光的人』一書而來。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決定給予陽光朋友們不只是心生理,而是深入生活的全面性幫助。整合了社工、復建、心理等專業人員,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全方位協助陽光朋友們,包括生理復建、形象重建、心理輔導,陪伴傷友們適應就業,並鼓勵傷童努力向學,必要時還能提供醫療、復建、輔具、生活等方面經濟援助,或提供家庭式居住服務,幫助傷友們能早日回歸家庭、社會。

有溫度和愛的陽光—陽光創意工場,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的自創公益品牌,透過陽光朋友們親手製作的生活用品,與社會大眾一同分享著愛、希望和他們的故事。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捲紙、縫製等動作,但對陽光傷友們卻是困難重重,必須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才能呈現出最完美的樣態,每一件作品,不僅留下了傷友們重新學習的痕跡,還有他們的期待和希望,也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被社會大眾了解、接受,給予他們支持和肯定。

曉亞小姐曾說:「如果社會把這群人看成正常人,那麼請給他們公平的機會,讓他們能夠發揮殘而不廢的精神勇敢活下去;如果把他們看成殘障者,那麼請給他們同樣多的禮遇,讓他們在恩惠中安靜地度完餘生。」這些話,總是令我讀了又讀,想了又想。每個人,在這社會上佔有位置應是一樣的,每顆心也都是需要被關懷和呵護,在我們不吝嗇給予幫助時,更應該釋出善意,讓在角落怕見陽光的人,感受到仍存在的溫暖,看見光明希望,就像賣手工娃娃的女孩,人生的故事得以繼續下去。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http://www.sunshine.org.tw/

陽光創意工場
http://www.sunshine.org.tw/creatives/Default.htm

2009年5月8日 星期五

We can love,肯愛希望就來!


好幾年前,從朋友口中得知一位在台東的朋友,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那年,他才20歲,在msn聯絡人當中,只留下「怎麼跨越過去」的匿稱,但這不是他第一次嚐試自殺

一位女性友人,長期備受感情問題紛擾,時常夜裡沒來由地難過、哭泣,甚至後來影響工作情緒而離職,而她選擇向朋友及就醫協助,不久後情緒獲得控制,逐漸恢復以往樂觀、開朗的個性,現在,樂衷於工作,與男友甜蜜戀愛中。

這是發生在身旁周遭的故事,兩者差異並不在於是否勇敢面對,而是身旁的人若能給予多一點關懷,結局則會冏然不同…

Can love,代表著我們能多關愛別人,也能多愛自己一點,這就是肯愛協會所致力的,從心開始,發揮愛的精神,傳遞著「肯愛,就有希望」的理念。集合專業醫療人員,用心關注憂鬱症弱勢族群,和走過憂鬱症的朋友彼此互相扶持,在肯愛中找回希望的非營利社會服務團體。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報告,2020年全球四大疾病中憂鬱症排名第二,更是21世紀職場主要疾病。憂鬱,本是正常的情緒反映現象,若持續時間過久、失去控制,就要小心是否為憂鬱症的前兆,憂鬱症(Depression),又稱為憂鬱性情緒失調,可能因心理社會因素、基因遺傳或伴隨創傷、疾病、壓力所誘發導致而成,配合適當的心理及藥物治療,極有可能痊癒。肯愛協會即是分享著極具正面支持性的力量,搶救身心憂鬱症,給予精神障礙者呵護關助,以傾聽、鼓厲、肯定的方式,幫助憂鬱症者從心擁有、愛跨越憂鬱,並精心規劃三道防線機制,從預防、支持到補救性服務方案,全面協助建立美好身心健康,從心擁抱快樂!

首先,建立肯愛回溫中心,做為解除前憂鬱症危機的第一道防線,強化情緒免疫力,在問題發生前就斷絕情緒造成的危機,搭配宣導活動,向社會大眾推廣精神健康心生活的主張;第二道防線,落實憂鬱症危機輔導,協助情緒危機的個人、族群,進行心理困難的團體輔導與成長關助。然而,被稱為「心靈感冒」的憂鬱症,即使康癒仍是有復發的機會,肯愛特此建立癒後重塑中心,辦理家族互助心團體,持續提供關愛,也給予分享、重新認識自我的機會,並成立個案復建庇護工廠,完整轉介全人服務。

憂鬱症,常被誤認為是精神病,其實它就像普痛疾病感冒一樣,只是情緒上產生像打噴嚏、發燒般不舒服、不愉快的症狀,沒有哪種職業、性別或年齡可以對它免疫,只要勇敢正視它,陪伴、支持在需要的人身旁,用心聆聽、關注,不僅能打破社會的冷漠和隔離,更能讓他們感受到溫暖的關愛,有心就能愛,幫助他們忘憂重建希望其實很簡單。


肯愛協會官網:
http://www.canlove.org.tw/chin_default.asp